◎译 名 兄弟连/战火兄弟连/诺曼第大空降
◎片 名 Band of Brothers
◎年 代 2001
◎国 家 美国/英国
◎类 别 剧情/动作/历史/战争
◎语 言 英语/德语/荷兰语/法语
◎上映日期 2001-09-09(美国)
◎IMDb评分 9.5/10 from 225,659 users
◎IMDb链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185906/
◎豆瓣评分 9.5/10 from 51,391 users
◎豆瓣链接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307847/
◎集 数 10
◎片 长 70分钟
◎导 演 菲尔·奥尔登·罗宾森 Phil Alden Robinson / 迈克尔·塞洛蒙 Mikael Salomon / 大卫·努特尔 David Nutter / 汤姆·汉克斯 Tom Hanks / 大卫·李兰特 David Leland / 大卫·弗兰科尔 David Frankel / Tony To
◎主 演 戴米恩·路易斯 Damian Lewis
唐尼·沃尔伯格 Donnie Wahlberg
朗·里维斯顿 Ron Livingston
马修·塞特尔 Matthew Settle
里克·沃登 Rick Warden
弗兰克·约翰·休斯 Frank John Hughes
大卫·休默 David Schwimmer
迈克尔·库立兹 Michael Cudlitz
斯科特·格瑞恩斯 Scott Grimes
施恩·泰勒 Shane Taylor
彼德·杨波拉德·希尔斯 Peter Youngblood Hills
德克斯特·弗莱彻 Dexter Fletcher
菲利普·巴兰蒂尼 Philip Barantini
里克·高莫兹 Rick Gomez
尼尔·麦克唐纳 Neal McDonough
迈克尔·法斯宾德 Michael Fassbender
艾恩·贝利 Eion Bailey
科林·汉克斯 Colin Hanks
汤姆·哈迪 Tom Hardy
杰森·奥玛拉 Jason O'Mara
西蒙·佩吉 Simon Pegg
多米尼克·库珀 Dominic Cooper
吉米·法伦 Jimmy Fallon
詹姆斯·麦卡沃伊 James McAvoy
安德鲁·斯科特 Andrew Scott
◎简 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同时也到了战况最为惨烈的时节。德国纳粹节节败退,同盟国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而法国北部的诺曼底则成为新局开端的要冲所在。1944年6月6日,美国101空降师506团E连奉命空降这个枪火密集的海滩。E连有一群热血贲张、爱国向上的青年组成,严酷的训练让他们成为美军中的精英和骨干。在温斯特中尉(戴米恩·刘易斯 Damian Lewis 饰)的指挥下,战士们克服了各种不利因素,出色完成了登陆之战。在此之后,高密集度的战斗拉开了序幕,无论是法国的卡朗唐镇还是荷兰的埃因霍温,无论是比利时的巴斯托尼还是德国的海格纳镇,皆留下了E连兄弟们的身影和鲜血。兄弟连,正是一支属于平凡战士的颂歌和安魂曲……
本片根据美国101陆军空降师部队E连的真实事迹改编,并荣获2002年艾美奖最佳表演、最佳导演、最佳迷你剧集、最佳剪辑、最佳混音、最佳声效等六项大奖。
如此神作,膜拜甚晚。遗憾是没有早看到它,庆幸现在看到了。
影片截图
Part One
训练营
看之前心中的大问题:兄弟连,即101空降师E连,共140人。10集每集1小时的电视剧,怎样分配戏份,怎样点面结合?
角色原型访谈引出每集开头很有代入感。
倒叙的方式也合情合理。
本集主要引出英雄的E连,以及第一个脱离E连的士官Sobel。作为E连最特殊的一个存在,Sobel的训练方式很大程度上为E连的未来奠下厚厚的基石,但他在实战中的无能以及人品问题却又使他不得人心直至被调出连队。剧中这个角色的处理有点儿“先扬后抑”的意思:一开始魔鬼式的训练以及严苛的管理让人产生“魔鬼好教官”的念头,后来到实战演练阶段又接二连三暴露出Sobel的不力以及排挤士官的品格,在这两面基础上再特写表现Sobel最后对E连的不舍,角色立体成型。这样一个双面的角色也让第一集意料之中的军训模式不显单调。
回应首句,同样意料之中的,第一集一下子摆出了一堆士兵,除了Sobel、好人Winters和若干熟悉面孔扮演的以外,很难一下子辨认出大部分士兵。当然特写不少,可是镜头间的切换也很快。
第一集理应为后面的战场部分做好引子,而第一集做得着实不错。
最后10分钟的战前等待是全片亮点中的亮点。Winters逐个拉起队员登机、英军的目送以及夕阳中漫天飞机的剪影终于将E连命运与二战第一个大空降的大背景联系起来,一切情绪渲染到位,正式拉开波澜壮阔的欧洲战场部分。
P.S.居然看到Agent Charlie Francis和整蛊王大天使Gabriel,原来他们是在这儿冒泡的...
Part Two
D-Day
与第一集有点不同的是,原型访谈移到了片头之后。说实话我还是更倾向访谈接片头再拉开正片。
紧接上集,一开场就毫不留情地把观众带入二战战场,惨烈的二战第一个大空降。之后略作停顿,马上又是一场半小时长的突击炮台阵地战。最耀眼的莫过于已被说烂的手提摄影,或许卡明斯基自己都没能想到,自己开创的这种拍摄方法会为以后的电影创作带来怎样的巨大影响。突击炮台段落的战场方位感确实挺让人费神,虽然之前已经画出了一张战场示意图。电视剧集的时间长度优势的确让这种战斗场面表现更全面,这点上电影似有先天劣势无法比拟。
如果说上集的重点角色是Sobel,那么这集明显地变为以Winters为中心,突击战的指挥、团队关系的处理以及对死者的难过都让他成为第二个性格凸现的角色。问题是,Winters还可以说上集开始引人注目了,但其他人还真不算好认。Buck的一头白发算是有点标识了,其余人等这集更是把面涂得轮廓都认不出了。
还有一点,直到第二集结束,我们还未能正面感受E连队的阵亡。
Part Three
勇气与恐惧
第一次正面描述E连士兵的阵亡,果然还是[拯救大兵]的风格,绝不做一点渲染。
主视角转为面临恐惧折磨的Blithe。这集的主题相当清晰,一个士兵克服恐惧的历程。这点本来就不算什么新鲜角度,[拯救大兵]里就有Upham这个基本一样的角色。但如果说50分钟的剧集仅仅依靠Blithe这个角色表达主题,未免力有不逮。实际,本集里大部分对话都关乎“生与死”,还有“刺刀之夜”里因为恐惧误伤战友的士兵,甚至最后面对德军机动部队猛烈攻击仅剩E连队坚守阵地的设计,都在丰富主题,最终使本集主题凸显。
说说结尾的两个处理。一个在Blithe受伤段落。从Blithe自愿出发探路开始,排长与士兵的对话与Blithe的行动交叉剪辑,一边再一次对“生与死”进行轻松的谈论,一边进入未知区域。这个对比几乎完成了对Blithe悲剧的暗示,同时在全集高潮段落之后保持情绪高度,虽然这个“精神升华后的悲剧”仍然在意料之中。
另一个在片末,洗衣处的“遗物”相当巧妙地完成了对逝者的哀悼。
Blithe的一个主观镜头开头,想像镜头收尾,完整结构。
P.S.原来Blithe就是小神偷Danny Blue....
Part Four
“市场花园”
E连的第一次失利,同样的背景是盟军打开西部战场后第一次重大失利,同样的史诗成就了[遥远的桥]这部经典。
说实话,第四集目前为止可能是相对逊色的一集。这集的主干毫无疑问是E连对新兵的接纳,遗憾是手法太中规中矩。如果说共同经历死亡、失利,以及寻找Bull让E连新老兵融为一体那说服力也太弱了。但事实就是,如果没有开头原型访谈提到“新兵表现、老兵接纳”,我还真难看出这个“融为一体”的过程。
主视角转为Bull。身陷敌后并且与荷兰居民面对德国士兵的设计有点语焉不详,如果说来丰富Bull的性格,那还不如经过几集积累后逐渐出头的Malarkey呢。
同样是大空降,按规模来说“市场花园”要比诺曼底大很多,或许是主创无意更多插足这段背景,尤其缺少类似第一集的渲染,使得这段作战处理显得比较平淡。
平淡中的亮点可能在于反映战争对平民影响的Eindhoven镇段落,夹道欢迎与处理“亲德”女性均令人印象深刻,但“亲德”女性的缘由也并未展开更深入叙述。
扯开点来说,[遥远的桥]全景式的叙述陷于线索繁冗,[兄弟连]本可以从空降连的小视角引入却又没能深入,这场盟军西部最大失利战役还有后人插足吗?
Part Five
十字路口
Tom Hanks亲自掌镜。
本集甚为精彩,最主要的原因是处理手法相对丰富了很多。
结构上,Captain Winters与Majoy Winters两条线平行发展,虽然这明显就是Hanks他老人家主演的[拯救大兵]的手法,但在系列剧中仍然让人耳目一新。
光影处理上本集也堪称出色。开头的大幅度晃动镜头+音量加大的喘息画外音已先声夺人,设置了强烈的悬念,同时为这场大屠杀式的胜利与反思定下基调。而一再出现的枪击党卫军青年也强化了Winters的心理矛盾效果。除此之外,大量依靠枪声打字机声画外人声来转场,以及巴黎公车上的面部切换,都是亮点。
按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来说,本集的题目Crossroads起得是相当巧妙,既代指战斗地点十字路口,也暗指了Winters的心理矛盾。
另外,战斗场面虽不算多,但系列剧第一次集体上刺刀还是给足了惨烈的渲染,尤其冲锋一段近乎零画外音的设计值得称道。
结尾处对下一集的过渡铺垫也相当地赞,E连的物资短缺,盟军溃败士兵让人心头一沉的精神状态,严冬,前方的炮火光亮——阿登战役即将到来。
总的来说,本集是目前为止对战争批判对强烈的一集,各方各面做得相当完整。虽然从账面上看,Tom Hanks的导演作品并不多,但通过本集,我们也可以很有信心地问:Hey Tom,为什么不演而优则导呢?
Part Six
阿登战役
继“市场花园”后又一重量级战役,同时也是目前为止最长的一集。
主视角再次转换为军医Eugene。这个视觉切入点相当巧妙!通过军医的视角展现了寒冬之际Bastogne森林里E的困境与坚韧,E连的困境实际也是101师的困境,没有地面补给后退路线被切断。Eugene给我们具体展示了各种短缺,大半集都在寻找绷带、血浆、吗啡甚至一把剪刀。全集几乎没有具体战斗场景,有的只是各种细节表现出来的坚持、勇气、毅力。这集的女性角色地位明显提高,Renee的加入让原本的全男性剧集添加了一丝柔情,只是最后还是凸现了战争的残酷无奈。
不得不说,本集对Eugene的刻画使其成为继Winters后兄弟连里最丰满的角色。从一开始寻找药品的负责,对待伤者的平和(与Part Five里的军医高下立判),救治时的有条不紊,奔跑距离最长的对E连的全面照料……Eugene的魅力无疑已令观众着迷。当然对比前五集,本集的刻画一定程度上可说是牺牲了节奏换来的。
音画处理上,茫茫白雪与若干近乎消音处理的搭配都值得一提。
P.S.看过[巴顿将军]的,对师长探望E连时宣读的“Nuts”应该会心一笑了。
Part Seven
转折点主视角变为Lipton,第一次出现贯穿全片的旁白。
这集开始强化厌战的情绪,全集诸多时间都在展示E连士兵各种极具讽刺意味惨不忍睹的阵亡:Hoobler死于他最梦寐以求的鲁格手枪的走火;Toye没等手伤痊愈便迫不及重回连队结果被炸断一条腿;最后一次遭到炮击,躲在散兵坑里向战友呼喊的Muck和Penkala却被炸弹击中……反映E连陷入最低谷的无疑是壮汉Buck的崩溃和Marlarkey的消沉。实际上,从上集开始,这种受困消沉的气氛越来越浓重,这种气氛在接近两集的时间里不断渲染积累最终到了爆发的边缘。如果说仅仅是受困于外敌,那这种情绪未免单薄,本集的另一个主要矛盾爆发在连队内部里:新任连长Dike的指挥不力领导无方让连队日渐军心不稳。这种内外交困的境况一方面渲染了前所未有的压抑气氛如前所述,让最后的胜利显得更吐气;一方面也有利于凸显Lipton的性格。
忽然发现,自从第五集以来,镜头的颗粒感明显增强,尤其是第六第七两集,白雪皑皑的外景加上手提晃动,视觉冲击更强烈。
第六第七两集都可以看作是主要刻画E连的心理状态的剧集。第六集对Eugene行动的全过程跟踪,以及第七集Lipton旁白的使用,都很好地展示了E连受困的状况。
全片高潮无疑是Speirs单枪匹马顶替懦弱Dike并独自来回穿越德军阵地,适时的配乐以及对之后战况的省略更彰显了导演的意图:先抑后扬的情绪描写才是重点,Speirs开了无双般的横空降临才是重点——E连开始走出低谷了。
不过要说最亮点,恐怕要数结尾教堂的清点:伴随着旁白,E连阵亡、受伤、离队士兵的身影一一从镜头中隐去,附着圣歌的吟唱,哀伤之情几乎溢出画外。
关于那个“20根烟20个战俘”的传说,导演终于通过Speirs之口作了答复:没有批判,或许就像Speirs在雪地中掏出一包烟那样,就像Speirs单骑穿越敌阵那样,神化般的性格的注脚。
Part Eight
最后的巡逻
主视角换为“补充兵”Webster。
这个“补充兵”的困境实际也反映出Bastogne对E连的巨大影响——Webster甚至可算是老兵,从D-Day到荷兰都有他的身影,不过因伤缺席了Bastogne的惨烈战斗,现在只能被以“补充兵”对待。因此本集第一条线浮出水面:Webster如何重新融入兄弟连。
本集可以算得上文本比较完整的一集,Webster融入线、Jones新任排长线外加E连巡逻任务的主线,而Webster与Jones同是新入队伍的比较。
如果说[兄弟连]每集主要刻画一个人物的话,[兄弟连]里的手法也显得相当丰富,比如Sobel的双面刻画,BucK的敌后经历,Lipton的旁白,Eugene的全跟踪,当然还有这集Webster与Jones的对比。当然这集同样也运用了Webster的旁白,但这集的旁白却更像是一种评论,与Webster时刻冷静理性的行为达到了高度吻合。
视觉处理方面,本集的长时间镜头相当多,某几处场景比如夜捉战俘的戏差点[人类之子]了。比起剧集之前各种大型动作场面,本集虽然小打小闹,但也拍得足够扣人心弦。
当然本集最让人意外的莫过于Winters在“详述”第二次巡逻任务后突然地宣布“伪造”,这实际上也暗示了大背景宏伟的二战多多少少进入垃圾时间。
结尾处战友对Webster的伸手——标准的前后照应完整结构。
Part Nine
集中营 or Why we fight
比较特别的一集,也是思想内容最多的一集,连片尾曲都成了十集里面唯一不同的。
自第一集后再次看到倒叙引出正片。
看起来导演有意用一种稍显对比的手法。前30分钟漫长铺陈美军在德国作为“侵入者”的行为;36分钟后集中营出现,对法西斯纳粹的间接刻画。除了这两方,主创还加入了德国居民这一方。这一方非常值得留意,一方面他们的登场基本是在美军搜刮民财时的叫骂,如前所述反映了美军的“入侵者”角色;而另一方面,他们从坚称对集中营毫不知情到接受“震撼教育”的转变相当意味深长,个中代表无疑是红衣服的德将军亲属老太太:第一次见到Nixon一脸傲气,在集中营稍稍失色后回复原来的傲气继续搬运尸体——能否把这个举动看作是主创对日耳曼民族的评价,这个举动实质代表1970年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的举动?
关于视听语言,一开场的长镜头让我们终于在[兄弟连]里看到一次晃动感微弱的长镜头。说实话实际上本集的音乐更让人印象深刻。
开头四位提琴手拉奏贝多芬的《升c小调第14号弦乐四重奏第六乐章》开头,最后再以乐章的结束完结,完整结构。从Nixon第二次进入集中营开始,背景音乐同样以弦乐为主,使这一段与结尾段(即开头段)的音乐过渡显得相当平滑。除此之外,音乐元素还包括进发过程中E连高唱的经典的Blood on the Risers。
勉强来说,第九集的主视角应该是Nixon,本集Nixon酗酒,经历离婚,直面同伴之死,发现了惨绝人寰的集中营,大体上也能看出他的直接朴实甚至粗鲁的性格。不过估计本集对集中营的描述更让人记住了。
Part Ten
终结
终于到了终结集。
按理来说,电视剧的终结集难度一向不小,更别说这么史诗的一部终结。本集的各方各面都需要一个了结,因此相对显得散乱了一些。
旁白回到Winters,但可以说没有一个主要人物,估计是前九集已经完成任务了。
本集几乎没有战事,只有战后的各种状况、各种散漫。有几个地方值得注意。
Liebgott与Webster对待“嫌疑纳粹”的矛盾,虽说本集中只是一笔带过,但经历了第九集的集中营,还是反映了这种以“人道”为正义的思想。
Winters申请调任的面试则可算作是对E连345天历程的小回顾,遗憾是短了点。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临尾总结——不过是德国将军的发言。借助德国将军的话语完成了对E连的临别赠言同时也再次肯定了战争双方士兵的人性力量,正如上集的老兵访谈所说的“They just tried to do what they supposed to do,and I tried to do what I supposed to do.”
原型访谈放在了最后,神剧完美收尾。
补充
作为一部完美的美国主旋律剧集,[兄弟连]具有相当丰富的电影手段,在制作方面称得上完美。
对于这样的剧集,必须得一看再看,才能发现更多趣味,才能更神体会它的精神内核。
阿里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