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类 教育科普 PDF 《中国艺术史 第一卷》丰富全面的中国艺术通史[pdf]

风吹哪页读哪页 2024-12-06 16:49 8617

中国艺术史 第一卷

内容简介:

◎著名学者型艺术家陈滞冬先生最新原创作品,以独特的语言与视角探索中国艺术与思想的历史变迁。

◎《中国艺术史》系列丛书(三卷本)上迄中华先民时期,下至公元十九世纪上半叶,系统性讲述中国艺术异彩纷呈的发展历程;涵盖绘画、书法、建筑、雕塑等领域,介绍其风格形成、不同时代的风貌及其历史上重要的演变;同时重点讨论艺术作品背后的社会背景、创作思想和人文价值,一部丰富、全面的中国艺术通史。

————————————————

★内容介绍

艺术史研究学者、画家、书法家、收藏家陈滞冬先生有着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修养和丰富的艺术创作经验。他耗时多年创作的《中国艺术史》系列丛书立足于摆脱西方中心主义下的历史观,以中国人的视角重新阐释中国艺术的漫长发展历程,并分享最新学术成果及相关考古发现。

全书上迄中华先民时期,下至二十世纪初期,涵盖绘画、书法、建筑、雕塑等艺术类别,同时重点讨论艺术作品背后的社会背景、创作思想和人文价值。可以说《中国艺术史》系列丛书既是一部全面的中国艺术通史,也是一部中国思想史。

《中国艺术史 第一卷》(先秦至汉末)

本卷展现了从史前时期至公元二世纪末期,东亚大陆内部文明是如何融合、震荡,最终形成中华文化主流。包括:中国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商周时代特有的青铜与玉器,以及文字的诞生:契刻、铸造与手写;代表书法艺术的形成——秦汉之际的篆隶之变;绘画与绘画性的觉醒——汉代造型艺术中的线条,等精彩内容。

————————————————

★编辑推荐

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关于中国的艺术史研究领域有不少新成果,但是国内学界鲜有系统梳理,图书的出版还停留在大村西崖、安特生、高本汉、罗越、苏利文、林巳奈夫等外国学者多年前的作品层面,国内偶有图书出版也是聚焦在艺术史的细分领域和子课题,没有系统全面的研究成果。而随着新近重大考古的突破,新时代对中国艺术史的认知亟待系统全面解决,特别是广大读者期待阅读到符合时代潮流、具有新的研究成果、彰显东方话语体系和认知的新的中国艺术史。

基于以上背景,作者陈滞冬先生经过潜心研究,书写了这套《中国艺术史》(全三卷)。陈滞冬先生具有扎实深厚的绘画、书法、古典文学功底及学术素养,对考古发掘、古建筑、雕塑也颇多涉猎研究,稔熟学界观点、考古报告、文脉源流,孜孜钻研艺术史数十年,费时四年多时间,立志书写一部与时俱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中国艺术史。

《中艺术史》系列丛书(三卷)上迄中华先民时期,下至19世纪上半叶,以绘画、书法、建筑、雕塑等艺术类别为经线脉络,抽丝剥茧,娓娓道来;同时又将不同时期中国艺术的整体气质、时代风貌、匠心艺人,融会贯通,书写可谓厚积而薄发、一气呵成。

这套艺术史的显著特点是关注艺术史的思想性,特别是艺术发展过程中思想的推动作用以及艺术家思想、中国艺术作品的深远影响,在必要处对西方有影响力的艺术史偏颇观点做必要矫正。其次,这套书关注学界新的研究观点和新的考古成果,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独家观点,颇有新意。再次,这套书的语言凝练克制,没有陷入历史书写的长篇大论,以诗意的语言书写典雅国风的艺术历史。最后,这是一部关注中华民族精神气质也是体察人类人文关怀的艺术史,书稿将艺术史整体考量体察,没有简单按照朝代割裂艺术史的发展,也没有把不同艺术门类粗暴分割来讲述,艺术的门类在时间轴中融会贯通,学术担当的恢弘胸襟和古朴雅韵的中文之美珠联璧合。

如作者所言“艺术让我们将前人艰苦的发现之美、创造之美含茹品味,如饮甘露,如饫琼浆,让我们有更健硕的精神、更优雅的思想、更愉悦的情感、更和谐的心智,来直面苍凉的现实人生。艺术使我们变得更像人类。”

◎书写中国人自己的艺术史

艺术史研究学者、画家、书法家、收藏家陈滞冬先生有着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修养和丰富的艺术创作经验。在创作本系列丛书时,他立足于摆脱西方中心主义下的历史观,以中国人的视角重新阐释中国艺术的漫长发展历程

◎既是一部艺术史,也是一部思想史

“艺术品是人类重要的精神生产活动结果,艺术史则是对这种精神活动的解释与体悟”。本书不仅关注中国艺术的发展,还重点讨论艺术作品背后的社会背景、创作思想和人文价值。可以说《中国艺术史》系列丛书既是一部全面的中国艺术通史,也是一部中国思想史。

◎分享新知,更新知识体系

在耗时多年的创作历程中,陈滞冬先生持续关注最新学术成果及相关考古发现,拒绝重复千篇一律的“时间线”与“经典作品”,力求分享新知,启迪思想。

◎值得收藏的艺术类佳作

精装高品质印刷,300余幅精美图片,展现恢弘灿烂的中国艺术史,带来视觉享受,建立感性认知。

————————————————

★《中国艺术史 第一卷》独家看点:

1旋涡纹

先民对云、水运动之动觉来对运动感加以抽象的概括,最终形成了彩陶图案最重要的母题,也是中国彩陶文化最突出、最特殊的艺术创造。

2早期龙纹

商周时代之前的龙纹,是早期农耕文明对自然力的神化与致敬。其分布地域与黄河、长江流域发展出来的农耕文明息息相关。

3上帝之眼

被后世误读的饕餮纹,实则是商、周时代的代表神祇的“上帝之眼”。中原早期文明中没有人格形象的最高神祇通过兽面纹为中介来与人类交流。

4契刻、铸造与手写

早期文字造型有三种形式:契刻、铸造与手写。由于材料的改进,手写文字最后得到长足发展,并在长期的书写活动中为中国文字演变出艺术书写——书法——准备了先决条件。

5篆隶之变

秦汉之际发生的篆隶之变,是手写文字技术简化导致的字体变化。也是中国文字通向艺术书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历史转折点。

6自然主义写实风格

秦俑自然主义写实风格艺术造型原则源出于老子哲学,与古希腊理想主义写实风格的思想根源完全不同,其艺术手法和追寻的审美原则也遵循自成体系的东方写实主义。

7飞仙与羽翼

在汉代的造型艺术中,羽翼是所有神界生物的标志物。后世的中国艺术逐渐不再需要用羽翼代表神仙。但在中亚以西的艺术造型中,羽翼仍作为天界的象征被保存下来。

8绘画性

在东汉时期的画像砖开始出现绘画性,即利用线性透视、空气透视技术制造视错觉,在画面上形成空间感。

9微笑的人

笑是人类独有的表情,微笑的人脸是最具人性的象征。东汉时期成都地区的陶俑中史无前例大量出现了微笑的人脸,标志着雕塑艺术中人性的忽然觉醒。

10草书的书写性

造型艺术中对线条表达的追求转移到草书书写活动中,促使汉字艺术书写发展成最纯粹的抽象造型活动。


链接:https://pan.quark.cn/s/150bec5bdf43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