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陈丹青(木心美术馆馆长)——在木心书中,第一人称并不就是他,言及身世,他总讳莫如深,送去出版的文字更是抵死不诉苦衷。现在,他和我聊过的私房话,无遮无掩,进入遗稿。当年我要他写下来,他就咄道:“喔哟!这种话讲过拉倒,写它干嘛!”如今遗稿在眼,他到底还是写了,而且很不少。
★ 此岸的木心,彼岸的木心——
“我愉快地散步回来,已经看过我的墓地了。”木心说,没有永久的东西,一切都要毁灭。人生朝露,艺术亦然。如果“牢房里”能够散步,那就很不错了。
首次披露,木心对自己说:“我已走到人生的尽头——可以说,我来美国之后,全靠你的佑护,度过了一而再三的难关。我想,我们今世的情谊,必要前世是根源,故下世还会在一起。别了,丹青。”
★ 《上海赋》之后,再写上海——
“到底上海人”……王安忆认为木心以“赋”体来写上海,是一个极妙的主意。她期望木心写完后三章(黑,全,论海派),认为三章的题名都很好。
木心说——乌镇:第一故乡。上海:第二故乡。纽约:第三故乡。“你到底有多少个故乡?”所爱的人在哪里,哪里便是我的故乡。
★ 木心手稿,就是木心一间“自己的屋子”——
“任何豪华的旅舍,总不比一间自己的屋子。”木心手稿说,文学写作,“我有许多秘诀”,不告诉他人,因为靠秘诀是成不了事的。木心手稿又说,把他人,当作自己写,把自己,当作他人写——“我写诗的秘诀”。
木心说,艺术品,是艺术家的遗嘱。古典汉文佳作,差不多都是字字妥当无懈可击的。一字欠妥不是诗。
★ 木心自己早就预测到,他的读者百分之九十是汗滋滋的年轻人——
编辑出版上,如同修补古木器、古建筑一般,一仍其旧,尊重当年的译名用法,精选影印手稿原图,保留月久年深的味道。
内容简介
翻开《木心遗稿》丛书(第二辑),共三册,发现木心默默留言——
“像哈代一样,非常厌恶别人为我写传记,嘿,你知道我是个什么东西。”
木心说——
“李叔同先生还是一个谜,留言‘悲欣交集’是个钥匙孔,但没有钥匙……”
今天,如何理解木心“最后的时刻还是要安排在乌镇”?
也“没有钥匙”吗?
“我还看不到我的结局哩。”
幸好,我们还有木心遗稿——在木心辞世十年后,开始披露世间。
在木心手稿里“重逢木心”,有一些文字你也只能在他的原始孤本里读到!
作者简介
木心(1927—2011),本名孙璞,原籍浙江,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1982年迁居纽约,晚年归根故里乌镇,被海内外华人视为深解东西方艺术传统的传奇人物。
生前定稿出版有文集13种著作,即散文小说系列6种《哥伦比亚的倒影》《琼美卡随想录》《温莎墓园日记》《即兴判断》《素履之往》《爱默生家的恶客》,诗歌系列6种《西班牙三棵树》《我纷纷的情欲》《诗经演》《巴珑》《伪所罗门书》《云雀叫了一整天》(引发刷屏的小诗《从前慢》即来自《云雀》),包括答问录1种《鱼丽之宴》。逝世后,另有“世界文学史讲座”整理成书《文学回忆录》(即听课学生陈丹青笔记),及作为《文学回忆录》补遗的《木心谈木心》。陈丹青说,《文学回忆录》布满木心始终不渝的名姓,而他如数家珍的文学圣家族,完全不知道怎样持久地影响了这个人。
不止文学。英国BBC制作大型文献纪录片《世界文明》(20世纪以来的公众艺术教育电视片经典),中国部分拟拍摄宋元以降的山水画。这部影片将探讨逾千年的中国山水画之路,摄制组为此来到乌镇的木心美术馆,将画家木心作为BBC千年历程纪录片的“一个开场的故事”,以诠释艺术的力量。
链接:https://pan.quark.cn/s/ac46845260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