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黄帝内经》是一部传承2000多年,被历代医家视为“医家之宗”的中医经典巨著,分为《素问》、《灵枢》两部分。其《素问卷》在古代天文学、地理学、历算学、生物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基础上,强调人生本身是一个整体,人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并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生理、病理现象,指导诊断与治疗;把阴阳的对立统一看成是宇宙间万事万物产生、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强调精神与社会因素对人体及疾病的影响;提出了“治未病”的疾病预防理念等,全书详细阐述了人本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疗法,以及“天人相应”的养生之法,集中而系统地展现了我国古代医药学和养生学之大成。
《图解黄帝内经素问》以白话全译、插图图解的形式,形象直观地向读者完整展示这部中医养生的经黄巨著。《图解黄帝内经素问》将告诉你如何通过饮食调养身体,为何情绪能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怎样在没有得病的时候预防疾病发生,以及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来调摄养生等,相信这些传承千年的中医经典养生理念一定会为现代人的健康养生指明方向。现代郑重术的鼻祖,被译为10余种语言,行销全球50多个国家。
纵论阴阳,四时、五行、六气、藏象、经络,传承顺应自然的养生智慧。
囊括天文、地理、时令、人事、针灸、药石,告诉你怎样不得病。
200多个图解,化抽象为形象,轻松读懂中医千年郑重经典。
内容简介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灵枢》两部分。其《素问卷》在古代天文学、地理学、历算学、生物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基础上,强调人生本身是一个整体,人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并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生理、病理现象,指导诊断与治疗;把阴阳的对立统一看成是宇宙间万事万物产生、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强调精神与社会因素对人体及疾病的影响;提出了“治未病”的疾病预防理念等,全书详细阐述了人本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疗法,以及“天人相应”的养生之法,集中而系统地展现了我国古代医药学和养生学之大成。
传统的都是糟粕?陪伴国人2000多年的中医走到现代,竟然步履维艰7当越来越多的人以看不懂为由,逐渐淡化了对传统中医的认知,却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茫然于“如何养生”的问题时,殊不知祛病、养生的理念就在他们所摒弃的中医那里源远流长。
传统需要珍视,经典需要回归。作为享有盛誉、流传久远的古代中医圣典,《黄帝内经》自问世以来,其独特的“中国式”养生理论一直传承至今。2000多年来,它被认为是东方传统医学的源头,系统地总结了古代中医全方面的经验和深刻智慧,阐明了人体生命和宇宙生命相应的规律,以阴阳调和、四时顺养等养生理论,对国人的健康养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黄帝内经》分《素问》、《灵枢》两卷,本书为《素问卷》。它以回归中国传统养生之道为宗旨。寻古探源,将《素问》以通俗、流畅的白话全译形式,以及形象、直观的现代图解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让您在轻松阅读的基础上,全面理解并掌握中医养生理论的精髓。
目录
源于《黄帝内经》的道有养生功法——《内经图》/1-4
《黄帝内经》七大理论体系及十二经脉概说/5-8
序言:回归中国传统养生之道/10
内经论全图/12
《内经》历史沿革/14
本书内容导航/22
卷一 摄生论
篇一.上古天真论篇/26
篇二.四气调神大论篇/32
篇三.生气通天论篇/36
卷二 藏象论
篇四.金匮真言论篇/42
篇五.阴阳应象大论篇/46
篇六.阴阳离合论篇/56
篇七.阴阳别论篇/58
篇八.灵兰秘典论篇/62
篇九.六节脏象论篇/64
篇十.五脏生成篇/70
篇十一.五脏别论篇/74
卷三 色诊论
篇十二.异法方宜论篇/78
篇十三.移精变气论篇/80
篇十四.汤液醪醴论篇/84
篇十五.玉版论要篇/86
篇十六.诊要经终论篇/88
卷四 脉候论
篇十七.脉要精微论篇/94
篇十八.平人气象论篇/102
篇十九.玉机真脏论篇/108
篇二十.三部九候论篇/118
篇二十一.经脉别论篇/124
篇二十二.脏气法时论篇/128
篇二十三.宣明五气篇/134
篇二十四.血气形志篇/136
篇二十五.宝命全形论篇/138
篇二十六.八正神明论篇/142
篇二十七.离合直邪论篇/146
篇二十八.通评虚实论篇/150
篇二十九.及阴阳明论篇/154
篇三十.阳明脉解篇/156
卷五 病能论
篇三十一.热论篇/160
篇三十二.刺热篇/164
篇三十三.评热病论篇/168
篇三十四.逆调论篇/172
篇三十五.疟论篇/174
篇三十六.刺疟篇/182
篇三十七.气厥论篇/186
篇三十八.咳论篇/188
篇三十九.举痛论篇/190
篇四十.腹中论篇/194
篇四十一.刺腰痛篇/198
第四十二.风论篇/202
第四十三.痹论篇/206
第四十四.痿论篇/210
第四十五.厥论篇/212
第四十六.病能论篇/216
第四十七.奇病论篇/220
篇四十八.大奇论篇/224
篇四十九.脉解篇/228
卷六 针刺论
篇五十.刺要论篇/234
篇五十一.刺齐论篇/236
篇五十二.刺禁论篇/238
篇五十三.刺志论篇/240
篇五十四.针解论篇/242
篇五十五.长刺节论篇/246
篇五十六.皮部论篇/250
篇五十七.经络论篇/254
篇五十八.气穴论篇/256
篇五十九.气府论篇/260
篇六十.骨空论篇/264
篇六十一.水热穴论篇/268
篇六十二.调经论篇/272
篇六十三.缪刺论篇/282
篇六十四.四时刺逆从论篇/288
篇六十五.标本病传论篇/292
卷七 运气论
篇六十六.天元纪大论篇/298
篇六十七.五运行大论篇/304
篇六十八.六微旨大论篇/314
篇六十九.气交变大论篇/324
篇七十.五常政大论篇/338
篇七十一.六元正纪大论篇/362
篇七十二(亡佚).刺法论篇/420
篇七十三(亡佚)。本病论篇/421
篇七十四.至真要大论篇/422
卷八 论治
篇七十五.著至教论篇/462
篇七十六.示从容论篇/466
篇七十七.疏五过论篇/470
篇七十八.征四失论篇/474
篇七十九.阴阳类论篇/476
篇八十.方盛衰论篇/480
篇八十一.解精微论篇/484
附录
篇七十二.刺法论篇/486
篇七十三.本病论篇/490
链接:https://pan.quark.cn/s/77b8ce85e77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