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艺术史》(全八册)是剑桥大学出版社倾力打造,欧美*级艺术史联袂撰写的一套西方艺术入门读物。此系列含八册小书,自上古的雕塑、建筑,至现代的绘画、摄影,萃集每个时代的艺术珍品,纷呈每个时代的主要特征,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带领读者在书页间穿越西方艺术几千年的绝美风景。
《古希腊罗马艺术》希腊人乐于挑战由来已久的传统,大胆革新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使他们备受激励,而他们所寻得的解答亦成为后世公认的典范。罗马人承认希腊人的伟业,却并未高山仰止,他们增添了组织的天才和建造巨构的本领,留下了自己的艺术华章。
苏珊.伍德福德考察了古希腊罗马视觉艺术的方方面面,完整地呈现了古典艺术和建筑的辉煌成就,她的文字所传达出的那种令古代世界的艺术家们灵感喷涌的创造激情,亦会令你感同身受。
《中世纪艺术》中世纪欧洲的艺术家和匠师们留下了迄今尚无以*越的宏伟建筑和艺术珍宝。本书展现了他们的非凡杰作:从恢宏壮丽的众多教堂,到华彩缤纷的各色挂毯,还有珍贵手稿和彩色玻璃。 罗马天主教会是*大的艺术赞助人。罗马式和哥特式作为此一时期两种主要风格,在教堂建筑上得到了*好的体现。随着人们信仰和崇拜方式的变化,建筑的形式也发生着有趣的演变,法国和西班牙那些朝圣之路上的教堂,足以为此提供生动的例证。以物质的恢宏来服务于精神目标的新思想,催生了众多哥特风格的教堂,如法国的圣德尼、沙特尔和圣母大教堂,英国的坎特伯雷和索尔兹伯里。安妮·谢弗-克兰德尔用一些重要的实例,为我们理解和欣赏罗马式和哥特式艺术铺就了道路。
《文艺复兴艺术》,罗萨·玛利亚·莱茨以生动而富于灼见的叙述,娓娓道出这个艺术史上的众神时代:从美第奇家族统治下佛罗伦萨的艺术实验与竞争对手,到乌尔宾诺宫廷中艺术和生活所达到的平衡;从威尼斯画派的集大成者提香和乔尔乔内,到教皇统治下罗马的辉煌,以及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
15和16世纪,意大利和北欧经历了宗教、政治和社会的重大变迁。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新生兴趣,以及整个人文主义运动,在绘画、雕塑和建筑方面结出的成果尤为丰硕。这一时期所创造的风格影响了迄今为止的西方艺术。欣赏文艺复兴时期视觉艺术的*佳法门,乃是去理解艺术家地位的变化,以及他们对于赞助人和公众的态度的变化。
《17世纪艺术》讲述了对一切爱好美术的人来说,17世纪艺术大有看头。不同艺术家表达同一故事时可以有不同方法,对所画人物和所熟悉风景的观察也不同,但他们都非常直接地对观众说话,看起他们的作品来,常常就好像在读书。《剑桥艺术史:17世纪艺术》就是为帮助大家掌握这门艺术所编写的,书中将记载艺术家创作的背景,人们要他们做什么,他们自己想做什么;我们还要讲艺术家是怎样取得某些效果的,并学会辨认不同作品的特色。 书中每一章都讨论17世纪艺术的一个重要侧面,比如它怎样从上个世纪的艺术中发展出来;它如何追求印象深刻的现实主义风格;它的色彩和动作;其他艺术家所提倡的比较拘谨的创作手法等等。假如读者愿意,各位可以在看完插图后立即阅读大家*感兴趣的章节,甚至直接讨论单个的艺术作品也行,而不必先看全书,对本世纪的成就取得较全面的了解。
《18世纪艺术》18世纪经历了罗可可艺术和新古典主义的兴盛。源于法国的罗可可风格轻盈优美,“仅仅旨在愉悦一个悠闲的、实际上是懒散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唯1的罪过就是无聊”;新古典主义艺术则旨在唤起希腊和罗马远逝的辉煌,“它的传奇就像是从神谕之所祭坛火把上升起的青烟,缭绕于艺术爱好者的眼前”。
此一时期的英国艺术则以托玛斯·庚斯博罗的田园肖像与风景及约书亚·雷诺兹爵士的人物肖像为傲。威廉·钱伯斯爵士和罗伯特·亚当在建筑上留下了他们的印记,尤以精美的乡村宅第*具风采。而在“能人”布朗的影响下,英国的花园和公园摆脱了形式上的束缚,自由无拘地模仿自然。
《19世纪艺术》19世纪的欧洲和“新世界”经历了复杂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变迁,艺术亦深受影响,繁多的潮流与运动,殊难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描绘。唐纳德·雷诺兹从新古典主义和浪漫派入手,借助考察大卫、安格尔、戈雅和罗丹等代表性艺术家的作品,辨析出本世纪绘画和雕塑的重要主题、概念与风格特征。
藉着作者广博的学识和专精的研究,本书进而也涉及了19世纪艺术的诸多其他方面,比如历史绘画、浪漫派情感对风景画的影响、法国现实主义、印象派与后印象派、拉斐尔前派、惠斯勒以及“工艺美术运动”的兴起等。
《20世纪艺术》将会带领艺术爱好者们穿越迷雾。她用非技术性的语言解说了本世纪的重要潮流、艺术家和作品;从立体主义、野兽派到波普艺术和摄影现实主义,从毕加索、勃拉克到包豪斯及之后,在薄薄的一册书中尽显精髓。20世纪见证了艺术与社会的巨大变革,艺术家们向观看与描绘世界的传统方式发起了挑战,他们或是集结在层出不穷、令轰甚眩的艺术运动中,或是致力于个人独特的、有时近乎不可理喻的探索。
《绘画观赏》明晰流畅,清新可读,涉及绘画观赏的方方面面,既能增进观赏绘画之乐,又能激发思想灵光。苏珊·伍德福德博士从熟悉的概念开始,进而探察幽微,发常人之所未见。譬如,她既道出绘画如何可以作为平面图案来观赏,又点明深度幻觉如何有助于引发情感效果;既指出普通物品如何可能包藏隐含之义,又阐明传统知识如何能提升我们对革命性作品之理解。
作者简介
苏珊伍德福德,艺术史学家。早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硕士、博士学位,1971年来到伦敦,在大英博物馆从事艺术史研究工作。
安妮谢弗—克兰德尔,艺术史学家,画家。曾任纽约市立大学艺术史教授,研究方向为中世纪艺术,现为外光画画家。
罗萨玛利亚莱茨,艺术史学家,资深策展人。早年曾于意大利、美国、英国三地求学,后来到伦敦的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作为策展人活动,现致力于意大利艺术与文化的宣传推广。
玛德琳梅因斯通 罗兰德?梅因斯通,艺术史学家。玛德琳?梅因斯通是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策展人,曾任该博物馆教育部门负责人;罗兰德?梅因斯通为建筑艺术专家。
斯蒂芬琼斯,艺术史学家,策展人,编辑。早年求学于剑桥大学,1981年起先后担任莱顿博物馆、斯潘塞博物馆负责人,后任英国国家艺术收藏基金会的出版物编辑。
唐纳德雷诺兹,艺术史学家,美国建筑学会成员。
罗斯玛丽兰伯特,艺术史学家,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策展人。
链接:https://pan.quark.cn/s/7ec3f84a3b34 提取码:yY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