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新知:财新解析中国发展》
当时舆论普遍认为,在政府“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经济发展方针指导下,4万亿元投资刺激计划提振了其他国家应对危机的信心,抵御了国际金融海啸的冲击,保证了国内经济持续增长的态势,创造了就业机会。但是,“看得见”的成功背后隐藏了太多“看不见”的代价。凯恩斯所主张的反经济周期式的宏观调控方式,历来都能引起巨大的争论,政府“看得见的手”并非万能。例如,1929-1933年美国大萧条时期就放弃了凯恩斯主义扩大需求的宏观调控方式,而选择了供给经济学理论,以“降低税率、鼓励生产”等方式走出困境。“吗啡疗法”见效快,却治标不治本。须知每一项政策,除了立竿见影的短期效果,更带来中长期的潜在效应。
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指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是7.5%,CPI涨幅控制在4%左右。这是中国GDP预期增长目标8年来首次低于8%。经济形势的变化、增长目标的调低为未来国企改革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依靠国企膨胀而刺激经济的做法,长期来看,肯定是行不通的,必然会造成负面后果:首先,受4万亿元计划刺激,过去两年,中国经济饱受通胀之苦,直到2011年年底CPI才回落至5%以下。“高通胀、低利率”本是一种隐性剥削,每年银行存款中暗含的通货膨胀税就过万亿。同时,它还会导致民间财富缩水,造成财富逆向分配,扩大内需无从谈起。其次,间接鼓励了“国进民退”,民间资本被大量挤出,加剧实体经济空心化风险。大规模信贷主要分配给了低效率的体制内势力(主要是国企,尤其是央企),导致“地王”现象频发,A股市场、房地产市场泡沫严重。第三,4万亿元投资的乘数效应,直接导致地方政府的投资狂潮,加剧地方债务危机。有学者称,这是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致命败笔,地方债务情况有恶化趋势:仅官方早先的统计数据就高达10.7万亿元!进一步审视未来国有银行的坏账预期,其对于经济全局的影响令人不寒而栗。
链接:https://pan.quark.cn/s/339f56790701 提取码:M3aB